微党课党员人人讲(二)
《让信仰之光依路闪耀》
主讲人:高速公路养护所 刘威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来自高速公路养护所的刘威汉,今天我的微党课主题是《让信仰之光依路闪耀》
翻开厚重的历史书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一批批愤怒于丧权辱国、彷徨于山河破碎、苦闷于报国无门的五四青年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奏响爱国主义壮歌的场景仿佛跃然眼前。方志敏慷慨就义前呐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从岁月的山巅回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作为信仰追求,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艰苦卓绝,百年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日之中国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是属于新时代青年一代的信仰之光。
心系黎元,用躬身奉献涵养青春情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公路青年,心中有信仰,才能用奉献的青春书写“为民答卷”。我们的信仰来自哪里呢,除了临刑前高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李大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六老汉等等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榜样们,信仰还来自于身边那一群无名英雄们。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不畏艰苦,赓续奋斗的力量。
这是70年前第一代养路工人的工作场景,他们被称为“1079部队”,也就是扁担、箩筐、洋镐加铁锨。作为一名设备材料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在简陋到极致的工作条件下,恶劣到近乎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完成了属于他们的公路养护任务。相比于今天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养护技术,我知道,唯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才能让那八棵树深深扎根戈壁,才能让“八棵树精神”成为深深扎根在公路人心中的不朽丰碑。作为一名公路青年,我从以郑占乾老人为代表的第一代养路工人身上汲取了信仰的力量。“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这就是信仰力量的真实写照。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不惧牺牲,赓续奇迹的力量。
这张照片拍摄于去年冬天除雪保畅时,照片中的人叫杨军芳。已经记不清这是他成为公路人以来的第几次除雪保畅了,但细细回想,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自2010年加入高速公路养护队伍以来,他几乎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高速公路除雪保畅,每一年的春节他都是坚守在保通保畅的第一线。这双布满了冻伤水泡的手,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走出来的先辈们身上的伤痕,或许这也是他最闪亮的勋章吧。他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是司乘人员的及时雨,是年轻职工心目中的好师傅。
他也曾有机会离开养护一线,选择到条件更好、任务更轻、离家更近的岗位工作,但他却选择成为这份事业的坚守者。我曾绞尽脑汁想不出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带给我的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冲击,他以纯粹的信仰与热爱,树起了公路人“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精神坐标,更以清苦执着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孤山有勇者,橘色映昌岭——这是我对公路人信仰的深切体悟。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不怕考验赓续圆梦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103年,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故事,托举着人们心中的信仰丰碑,让我们看见巨龙屹立世界东方。甘肃交通70余年,一代又一代公路人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像路石一般守护着国家西北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之上,我们是“一核三带”区域发展的“先行官”,是陇原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施工员”。“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为甘肃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也让广大公路人倍感振奋。
我们坚信,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作为甘肃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养路先锋”,我们愿以微弱的身姿,传承起那一束信仰的光芒,或许微小,但足够明亮和坚韧,看得清脚下,也照得见远方。
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