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新闻 / 工作动态 / 公路养护 / 正文

“沙海脉动”——沙乡生态示范路养护保畅侧记

来源:民勤公路段  作者:苏金祥  日期:2024-11-21

不同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模式、民俗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中国西北部的两大沙漠,分别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及甘肃省的北部。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伴之常年存在的鸣沙、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近年来这两个沙漠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出现了所谓的“握手现象”。随着两大沙漠的“会师”,最后的防线民勤绿洲能否守得住?答案不言而喻,正所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两大沙漠聚拢之地,一条柏油国道宛如一条玉带纵贯其中,这便是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民勤公路段辖养的G569线。在这条国道上,胡杨、侧柏、风沙、骆驼、梭梭树、养路工…齐聚一堂,书写着公路故事,沙乡风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沙丘上,民勤公路段苏武养护站的职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里的环境是极其恶劣的,盛夏时节,烈日高悬时,整个沙漠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滚烫的沙子能把鞋底烤得发烫。春秋两季,狂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黄沙,沙粒如同细密的针,抽打在脸上生疼。养护职工的脸上总是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尘,眼睛也常常被沙子迷得通红。

沙漠腹地行路难,养护之心敢为先

G569线是由内蒙古北山经武威市穿越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进入青海省门源县的重要通道,是内蒙古、甘肃、青海三省区之间重要的便捷通道,还是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经西宁进入西藏的便捷通道。民武、民左公路是G569线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民勤蜜瓜、肉羊等农副产品走出沙漠销往全国的绿色要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由于它横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所经地区生态多样、环境复杂,因此在管养过程中必须结合生态建设大布局。

民勤公路段辖养的G569线大部分位于两大沙漠地带,这里风沙强烈,降水稀少且水资源匮乏,地面温度高,蒸发强烈,夏季地面温度可高达70度,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民左路最大的敌人就是风沙。风沙的侵蚀速度惊人,一夜之间,公路的边缘就可能被黄沙掩埋。其次就是由于昼夜温差大造成的车辙、坑洼等路面病害的问题,不仅给群众安全畅通出行带来了隐患,还增加了养护成本,增添了养护压力。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奋战在这里艰苦奋斗、甘当路石的公路人,他们凭着“人在路上、路在心中”的信念执着,用坚定的脚步,努力当好“沙乡”大漠深处的“养路先锋”,为群众的安全畅通出行保驾护航。

纵横交贯越千里,生态示范保路畅    

近年来,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民勤公路段坚持贯彻全寿命周期和精细化养护理念,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己任,大力践行“八棵树精神”,加大公路绿化力度,通过“三个精准”,在沙漠腹地,压沙“织网”共筑生态屏障,向沙漠“宣战”,从沙漠“虎口”求生。根据民勤县独特的地域环境,将生态治理与公路养护有机融合,践行“五个一线治沙工作法”(沙漠治理的方案在一线制定,流沙治理的方法在一线寻找,治沙效果在一线检验、党员作用在一线发挥、党员党性在一线锤炼),采取人工加机械的压沙方式,常态化在G569线沙漠腹地青土湖路段开展压沙护绿活动。职工们两人一组扶犁开沟,三五搭档俯身铺草,挥锹压埋,机械压实,填沙整形,配合默契。起伏的沙丘上,网格状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犹如一张巨大的“金网”紧紧锁住了流动的沙丘,茫茫沙漠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给沙漠增添了绿色生机,近年来,共压沙71000平方米、种植沙生植物2000平方米。

G569线民武、民左路的养护过程中,民勤公路段始终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与沿线乡镇互联互通,持续加大公路绿化和防沙治沙力度,在沙漠公路沿线防沙治沙过程中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在易林路段种植樟子松、香花槐、迎春花等树木花卉,先后多次在G569线民武、民左路栽植400余棵樟子松、5500株梭梭,使道路更美观,行车环境更加舒适,努力把该路段打造成一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具有民勤地域特色的生态示范路,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安全管理放心间,应急实战勇当先    

该段聚焦冬季除雪防滑、夏季水毁抢通和突发事件应急保畅“三大战役”,加强“一路四方”协同联动,设立应急保障点,建立跨界公路应急保障机制,签订跨界公路应急保障协议书,开展应急实战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20228月,青土湖路段遭遇7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路基、桥梁多处受损,道路通行受阻,导致收成、西渠等乡镇蜜瓜外销面临极大困难。面对突发情况,民勤公路段以“汛”为令,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军路魂”党员突击队迅速进驻现场,广大干部职工顶狂风暴雨、奋战在抢险保通第一线,通过77夜连续作战,高效完成了抢险保通任务,最大限度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在抢险保通过程中规范作业现场安全布设,始终将安全生产抓紧抓实,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抢险保通任务完成后,通过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强化应急队伍建设,补充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未来的突发事件中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保障极端天气下公路的安全畅通。同时,利用“一路四方”协同联动机制,与交通执法、交警、沿线乡镇共同协作,实现信息及资源共享,形成强大合力。

绿色理念贯始终,养护生产必攻坚    

该段在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精准养护、精细管理”理念,践行“十个一线”工作法。在公路日常养护和“两个集中”项目中,分级分类实施优良路保持、中等路提升、次差路消灭三大路面养护“攻坚战”,总结提炼养护“六勤”法,优先使用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把环保理念作为先导,积极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封涂层、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就地冷再生、碎石铺筑路肩、E碎封等多种新技术,在提升养护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近年来,该段通过精准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精细开展日常养护,共完成路面灌缝255510.6延米、油路修补76807.24平方米、碎石封层802487.4平方米、油路重铺24.5公里、标线施划33825.46平方米,公路技术状况指数由2021年的76.23中等路况提升至2024年的92.19优等路况,管养公路路况指标达到了“双优”标准,得到沿线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在新形势下,通过大胆创新养护技术,探索研发了波形护栏板清洗机、移动式绿篱机、标线遮挡器、道口标校正器等设备,节约了养护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安全隐患。还利用含有尿素成分的环保型融雪剂实施路面融雪,不仅保护了混凝土构造物及路面不受盐碱侵害、同时路面融雪水还可以促进植被生长、公路排水系统也得以优化升级,进一步确保了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并对沿线植被进行水分补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勤公路段必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心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沙乡”生态示范公路,为推动公路事业发展与新发展理念融合发光发热,为构建“畅、安、舒、美、达”的路域环境集思广益,以拳拳公路情去践行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殷嘱托。


Copyright 2015 -2021 WWW.GSWWG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2000946号-2 甘公网安备62060202000447号

版权所有:甘肃省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子邮件:gswwgl@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中路120号(733000)  联系电话:0935-6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