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新闻 / 工作动态 / 公路养护 / 正文

路脉相承,“路二代”的坚守与荣光

来源:天祝公路段  作者:谢涛  日期:2025-04-21

在祁连山脉苍茫的褶皱深处,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无论寒暑更迭,抑或风雪肆虐,总有一抹抹醒目的橘色在这条交通动脉上跃动——那便是“扎根高原、甘当路石、忠诚使命、养护坦途”的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天祝公路段职工们。而于能源,正是这支队伍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在新人眼中,他是事无巨细的“老大哥”,在老同事心里,他是技艺精湛的“业务标杆”,他,更是一名传承着公路人精神的“路二代”,用青春和汗水续写着公路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担当。

血脉传承:

公路精神的薪火相传

于能源与公路的不解之缘,要从永登公路段的道班大院说起。他的母亲是永登公路段里的一名老养路工,记忆中最鲜明的画面,就是天蒙蒙亮时母亲那一身橘色工装,在晨曦中格外耀眼。“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奉献,只知道妈妈又要去‘养护’她的路了。”说起童年,他的眼神里泛起温柔的笑意。在道班大院里,孩子们最热衷的游戏就是模仿大人们摆放锥桶、修补路面的场景。那些稚嫩的模仿,那些关于公路的最初记忆,如同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早已在他心灵深处悄然扎根,静待发芽。

军魂筑路:

永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2009年,带着公路人特有的坚韧品格,于能源踏入了军营这座大熔炉。在“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淬炼中,“责任”二字如同钢印般深深烙进他的血脉。退伍归来,他毅然投身于公路养护事业,成为了天祝公路段石门河养护工区的一名安全员。“安全是公路养护的生命线”,这句箴言他始终铭记于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向祁连山脉,他就已如军人勘察阵地般,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处警示标识、调试每一台设备,将“严谨”二字化作橘色工装上最鲜明的印记。

自踏入那天起,他便深深懂得了肩头担子的分量。寒风中屹立的身影,烈日下执着的目光,这一守就是一千多个日夜。从摆放锥桶到设置警示牌,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要反复确认。后来,他又主动请缨学习驾驶技术,在崎岖的山路上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工区里既能指挥调度又能驾驭钢铁巨兽的全能战士。

每年三月,当祁连山的第一缕春风掠过雪线,于能源就带领队伍展开一年中最关键的路面灌缝作业。高原的初春像个任性的孩子,白昼的暖阳将积雪化作涓涓细流,入夜又将其冻成冰凌。在这样的天气里,天刚蒙蒙亮就能看见他带着装备上路的身影。

“春季灌缝讲究的是天时,早一分太冷,晚一分太迟。”这是母亲传给他的宝贵经验。手持灌缝枪的他,在料峭春寒中一站就是一天,确保每道裂缝都得到完美修补。当年轻同事冻得直跺脚时,他总会笑着说:“咱们现在多受一分冻,司机师傅们夏天就少受一分罪。”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公路人最动人的情怀。

匠心传承:

“老大哥”到“技术标杆”的蜕变之路

20213月,于能源调往松山养护站任站长,面对陌生的摊铺机设备,这位老兵拿出了当年在部队的拼劲。白天,他寸步不离地跟着老师傅学艺,像个求知若渴的学徒;夜晚,一盏台灯、一本操作手册陪伴他到深夜。短短数月,他就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的华丽转身。“母亲总说,公路人的手艺要像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这句话深深地刻印在他的心里。

在新人眼中,这位“于师傅”既是严师又是兄长。每当站里来了年轻面孔,他总会想起自己初来时的青涩模样。从认识养护工具开始,到手把手教授操作要领,他总是不厌其烦。“公路养护是门讲究的技术活,”他常对徒弟们说,“就像当年母亲教我认工具那样,这些经验要一代代传下去。”在他毫无保留地指导下,一批批年轻人快速成长,橘色工装队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新人职业荣誉感。“咱们手里每一铲沥青,都关系着千万人的平安。”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在他影响下,松山养护站形成了浓厚的“传帮带”氛围,公路人匠心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风雪中的守望:

两代人的生命承诺

每当凛冬降临天祝,于能源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除雪第一线。雪情就是命令,他总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橘色的“除雪突击队”。在驾驶室里,呵出的白气模糊了挡风玻璃,却遮不住他坚毅的目光。“咱们的路畅通得越快,就多一个家庭能早点平安回家。”这句朴实的话语,伴随着除雪车的轰鸣声,一次次回响在风雪交加的公路上。

这句话承载着两代公路人的深情厚谊,在三十年前,他的母亲正是这样站在风雪中,对着年轻的同事们说着同样的话。如今,当年的稚童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养护站长,但那份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从未改变。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他带领队员们轮班作业,饿了就啃口冻硬的馒头,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直到最后一段路恢复畅通。

“看着一辆辆车平安通过,那种满足感什么都比不了。”说这话时,他的睫毛上还挂着冰霜,但眼神却温暖如春。这就是公路人最动人的传承——不仅传承了技艺,更传承了对公路的深情,对千万行车人的承诺。

荣光时刻:

橘色工装下的传承答卷

2023年,于能源参加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技能比武获得二等奖,同年,他又被评为甘肃省省级技术标兵。2024年获得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进个人”和天祝公路段“先进个人”。“这份荣誉,有母亲的一半。”一句感慨,让许多老公路人红了眼眶。这一刻,这些荣誉仿佛变成了一座传承的桥梁——桥这头是新一代公路人的荣光,桥那头是老一辈养路人的守望。

风雪依旧,长路如歌。于能源的身影每天都活跃在那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橘色的工装犹如一团不熄的火焰,在祁连山的苍茫底色中跃动。多年前,母亲曾用脚步丈量公路的长度;而今,他则以坚守诠释养路人的担当。无论是风雪中的坚守,还是烈日下的挥汗如雨,于能源用实际行动,将公路人的匠心与担当铺就成一条条平安之路。那抹跃动的橘色,不仅守护着公路的畅通,更延续着两代人不变的承诺——路在脚下,心在路上。


Copyright 2015 -2021 WWW.GSWWG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2000946号-2 甘公网安备62060202000447号

版权所有:甘肃省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子邮件:gswwgl@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中路120号(733000)  联系电话:0935-6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