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69线 胡杨立
“红崖山水库,深坑井,青土湖,龙王庙,三干渠……”等路牌似一位位驻边战士赫然屹立,G569线两侧的白杨参天昂扬,礼遇着每一辆来往车辆和行人。坐着标有甘肃公路巡查车去往青土湖方向的那一刻,一股职业认同感油然而生。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尽的沙漠、野骆驼、被土堆包围的梭梭树、羊群、沙葱……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那在沙漠腹地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如果你想问为什么这么多事物中我独爱胡杨,那是因为爱它历经沧桑依然挺拔,爱它绝处逢生向天而笑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奋力抗争,就像每一个坚韧生长、甘当路石、无私奉献的公路人。
众所周知,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在G569线上如果有一种植物可以代表公路人,那么胡杨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象征。它是扎根在这里的公路人默默耕耘,倔强成长铸就榜样事迹的八棵树精神,是戈壁荒漠吓不退公路人的攻坚克难之心,也是瑟瑟寒风吹不散公路人的一马当先之情。
来到苏武养护站的半个月,从巡查公路、调查路况到排查隐患、清理流沙、清扫路面,再到学习基本操作用具、路面坑槽修补、粉刷百米桩、冲沟回填等等,都让我在学习养护专业知识方面收获颇丰。
当我们进行油路坑槽修补作业的时候,汪站长充分发挥导师带徒、“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学本领,“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基本操作流程层层剖析,先标定病害、用羊角镐清理出病害碎石、烤干水分、刷粘层油、填补沥青混合料,再用平板夯平整压实,最后用贴缝带封边加固。在这套流程里,“凿毛”一词很形象的得到了诠释,汪站长带领大家把坑槽清理出来之后,用羊角镐再次把裸露出的路面凿出痕纹以增加新填补沥青混合料与其之间的粘合性和抓力。这也令我想到了培训期间所强调的“不断学习提升,放下一切优越感,重新审视工作环境,踏踏实实从小事着手。”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在奋斗中发扬青春激情,挥洒青春汗水,以奋斗之我,以进取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作为新时代公路人,在日后的公路养护工作中我将发挥眼力、脚力、脑力、笔力,为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尽一份拼搏担当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