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新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文明 / 正文

六十余载来时路,何惧此行山高路远

来源:党委办公室  作者:赵君珍  日期:2024-11-27

这里是“六朝古都、西北首府”,是西部重要交通隘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从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到多民族聚居交流融合,“商旅往来、无有停绝”的繁荣富庶延续至今,到处是历史与潮流、传统与创新的交相辉映。

茫茫戈壁,巍巍祁连,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散落着历史的余晖,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在“人类生命禁区”书写的“两路精神”撒下了“甘为路石”的火种,一代代武威公路人扎根于此,慨然以赴半个多世纪的前行之路。

何为热烈?在以平凡书写不凡的故事里,一群年轻人砍倒数十棵干枯的白杨树伪装桥梁炸毁现场,保护道路桥梁,“以生命筑路”;一群年轻人肩扛“老三样”,用针挑血泡,以“青春养路”;一群年轻人调路况、补坑槽、灌裂缝、治水毁、除冰雪,以“魂脉护路”。52岁的杨军芳,参加工作32年,直至今日,当年炒油砂的场景仍在他脑海挥之不去,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小伙子、姑娘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谁都有一股子“我就不信我不行”的劲儿,滚烫的炒盘、燃烧的火,手上勒出的一道道血印子,回忆起来满是青春的热烈。

何为坚守?乌鞘岭海拔超过3000米,冬春季节降雪频发,年均气温-2.2℃,G30连霍高速乌鞘岭隧道群、国道312线乌鞘岭路段在这里连接东西,贯通西部交通大动脉。“盛夏风起,飞雪弥漫,寒气砭骨”,一群“守岭人”常年驻守,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除雪防滑、保通保畅当中,寒潮来袭,便星夜奔赴。

何为勇毅?20198月乌鞘岭二号隧道“客车自燃”应急救援、20208月陇南抗洪抢险、20228S308线八墩沟桥水毁抢险、20249G312线截河坝桥水毁处置……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面临过“差点连机带人一头插入江中”的“命悬一线”,经历过地面突然塌方导致装载机被掀翻掩埋时的“生死时刻”。

何为信念?车辆被困,就“搭把手”,群众有难,就“帮个忙”,这一路,“堡垒”与“旗帜”交相辉映,在每一次“施以援手”后,面对接连的“谢谢”、感人的长信、闪耀的锦旗,说一句“其实就是顺手的事,这样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责任镌刻着挥之不去的传承,连接起使命与担当。

何为接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砂石路到沥青路,从行车维艰到阡陌纵横,公路养护由人工转为机械,逐步向精细化转型,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焕发蓬勃生机,科学养护、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开启,热拌沥青碎石、热拌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高粘薄层罩面、微表处、精表处、同步碎石封层等路面铺筑技术大量普及应用……愈加迅速地连接起“四通八达”的壮阔。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伟大蕴含于“滴水穿石”之中。黝黑的面庞,是与阳光为伴的印记;伤痕累累的双手,是沉潜专注的证明,六十余载守护通途,六十余载缘路而歌,一代代武威公路人的精神、品格,在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实现生命力的永恒,写下了“荒芜之处逢春生绿,雪覆之下傲梅独绽”的坚韧。

 


Copyright 2015 -2021 WWW.GSWWG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2000946号-2 甘公网安备62060202000447号

版权所有:甘肃省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子邮件:gswwgl@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中路120号(733000)  联系电话:0935-6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