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新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文明 / 正文

此心归处,以“站”为家

来源:古浪公路段  作者:杨芽芽  日期:2025-08-28

公路人的心里不仅装着连通万家灯火的“路”,也装着一个家,它的名字叫“站”。我们都欣赏着它,用心描摹着它的每一笔、每一划,每一时、每一刻。它也全力托举着我们,用高大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抚慰人心、给予温暖。

“它”如同一位老者,光阴过处,见证了几代公路人的养路生涯,书写了一年又一年的“公路故事”,“它”更像一名年轻人,饮水思源,几代变迁与发展,至如今,拥有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面容。

而我十分有幸,来到这里,也在这个“家”中成长起来,我陪伴“它”走过一年四季,也看着“它”越来越好。

春光作序,冬雪收官。“它”始终与我们相伴,每一位公路人都对“它”怀揣着一份难以言表的深情。古浪养护工区便是其中这样一个所在,是我们共同的“家”,拥有鲜活的烟火气。每天忙碌之余,我们总不忘将“它”打扫得干干净净,装扮得漂漂亮亮。院内有一处小菜园,每一年都会种上各类时蔬,看起来生机盎然。记得有一回大家一起锄草时,一个年轻小姑娘用手去拔草,结果她的手被一种草“咬”了,当即又痛又痒,抹了药膏才算好起来。阅览室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大家开玩笑说“压根不用擦”,因为灰尘还没有累积,就又有人坐了下去,将书本捧在手里。冬天的院内也很热闹,有时天还未亮,就要忙着去路上除雪保畅了,一串串脚印,伴随着车辆发动的声音,落在白雪上,等养护车辆出发的时候,大门口的雪早已被清理干净。家要干净,路要平整,这份藏在四季里的认真,是每一位公路人养路的执着和做人的底色。

老旧的家叫“道班”,许多前辈到现在仍然这么亲切地称呼“它”,这是藏在称呼里的传承。单位新招来的年轻人,每一个都会听到前辈讲述道班的故事,哪怕隔着深深的年月,有些细节讲来仍然历历在目、深入人心、令人如临现场、无比动容。以前的道班偏远,条件艰苦,无电、无水、无车,去路上靠步行,饿了靠馒头充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日复一日地坚守着。前辈们个个以身作则,在“传帮带”的路上,深刻影响着、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对“八棵树精神”、路石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它”让我们的故事有了具象的承载。在这里,有路二代,甚至路三代,有发生在公路养护途中的趣事,有公路小能手足迹踏遍每一寸公路,故而对每一路段与路况如数家珍的专业,有公路人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斩获的荣誉,有在公路上日行万步、汗水浸透衣衫,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奉献与追求,也有不论严寒酷暑皆齐心协力保通保畅的坚守、担当与温情……“它”,为我们珍藏着这些日常,在站内的文化展览室中,以照片、文字与视频的形式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回忆与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信,滋润着生命的长河。

有年轻人来到站上,看着这些,动容地说:“这就是我的新家呀!”可见,公路文化的影响力早已深入骨髓,“站”既作为一个温馨的小家,也成为一种有温度的文化,让心与心的距离“归零”。“它”永远存在于每一个公路人的心中,续写着我们之间最朴素的情感共鸣。会有一天,当我们看向曾经工作的疲惫与辛苦,却发现其早已化为过往美好的记忆参与到我们的生命中来。


Copyright 2015 -2021 WWW.GSWWG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2000946号-2 甘公网安备62060202000447号

版权所有:甘肃省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子邮件:gswwgl@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中路120号(733000)  联系电话:0935-6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