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沿线的那抹橘色,一群人的青春担当
国庆假期的天祝,晨雾漫过公路边坡,晚风裹着凉意掠过路面,可沿线那抹橘色总透着股不一样的热乎劲儿——是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天祝公路段那群特别的年轻人,他们踩着90后的尾巴、贴着00后的开头,没去追国庆档电影,没去景区打卡,没写旅行日记,反倒带着“跨世纪”的鲜活劲儿守在岗位上,用独属于他们的方式,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明明是护路的硬活儿,却藏不住满屏的年轻俏皮,连我这个旁观者都忍不住被他们的“坚守小画风”戳中,被这份藏在秋风里的青春打动。
养护站的院子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备战景象,1999年出生的李祁元正和同事们将防滑料装车,动作干脆利落,“咱们得赶在雪季前把这些防滑料都布好,不能耽误了。”他话音刚落,便指挥着车辆驶向重点路段。到达流水沟岘子处,李祁元麻利地跳下车,弯腰抄起铁锹,认真细致地调整着防滑料的布设厚度。这个刚满26岁的年轻人,皮肤被高原日照镀上一层黝黑,动作却老练得不像个“新人”,每公里该布设多少防滑料,哪些弯道得重点加固,早已被他刻进了心里。“去年这儿雪天好多车不敢走,今年咱们把防滑料布密些,一想到司机们能因为这些防滑料安全通过,就觉得这活儿干得值!”他笑着说完,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远处开始泛黄的山坡,又转身走向下一段需要布设防滑料的路段,脚步坚定,在天祝的山野间,为即将到来的风雪,提前写下了“安全”的注脚。
辖养公路的晨光里,养护生产部“00后”小伙王健国庆假期不“躺平”,偏偏要和公路“较劲儿”,一早就把“公路守护模式”拉满。蹲在桥梁路面上,他手指精准戳向排水孔,眼神里满是“找茬”的认真劲儿,转身钻到桥底,又仰着头仔细检查每一处结构,生怕漏掉任何隐患。“别人国庆在景区打卡,我在公路上‘打卡’——打卡每一段路面的平整度,打卡每一座桥梁的安全度,每排查一处隐患,就像解锁了‘道路平安’的成就!”他擦了擦眼镜,语气俏皮却满是认真,“国庆大家出来玩,咱就是要让每一段路都‘支棱’起来,让大家的旅途顺顺当当,这才是00后公路人的国庆打开方式嘛!”对他来说,国庆值班从不是应付任务,更像是一场青春与责任的“双向奔赴”。没有诗和远方的风景照没关系,他笔下那份“公路健康档案”的满分答卷,才是这个假期最酷的纪念,比任何打卡照都更有分量。
天祝公路段办公室,屋内键盘敲击声格外清晰。去年新入职的高澳莲,正对着电脑屏幕,把同事们的坚守故事,一字一句敲进文档里,旁边还附着她用手机拍的照片:同事冻红的双手、路边整齐的警示桩、夕阳下橘色的背影。“我没去现场,但得把大家的辛苦都记下来。”她说话时眼睛没离开屏幕,手指飞快地编辑着文字,偶尔停下来,对着一组照片反复挑选,对着一段文字反复修改,仿佛要把同事们的辛苦,都揉进每一个字里。写完后,她又对着屏幕读了一遍,确认没问题,才满意地保存文档,眼里闪着光。而我坐在电脑前,忽然想把“记录者”本身,也写进这个假期的坚守里——“小高的文字里,写着别人的坚守;我的文字里,写着她的热忱。这个国庆,总有人在记录温暖,也总有人,在成为温暖本身。她用文字为一线同事立传,我用文字为她的专注存档,两份记录,同样滚烫。”
日常工作中,总能撞见这群年轻人藏不住的“青春小细节”:养护站里,有人给铁锹贴上“大力担当”、给扫帚标上“除尘小能手”的专属贴纸,让冷冰冰的工具秒变“有名字的伙伴”;路面清理完,有人会对着公路比个“OK”的手势,笑着跟同事炫耀“今天的路,必须打满分”;应急站点的灯光下,有人核对设备清单时,会在笔记本空白处画颗小星星,给枯燥的数字添上点俏皮;就连深夜值守,也有人捧着泡了枸杞的保温杯,调侃自己“开启养生式值班模式”。这些细碎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却像小太阳一样,把“坚守”二字烘得暖乎乎、亮闪闪。此刻才恍然发觉:青春从不是只有校园里的嬉笑打闹,它也可以是寒风里攥紧铁锹的执着,是为陌生人护好一段路的热忱。而公路人的传承,也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老一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群年轻人身上,长出了带着朝气与巧思的新模样。
这个国庆,这群年轻人几乎全员在岗,分散在路面巡查、应急保畅、后勤服务等岗位上,凭证堆里,小陈反复核对每一项数据,指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格外认真;巡查路上,小张踩着晨霜徒步排查,笔记本记录着路面的“小状况”;无人机升空时,小谢操控着设备记录公路秋景,镜头里既有金黄的树林,也有同事们忙碌的橘色身影……他们用不缺席的担当,把青春的热气揉进秋风里,把公路人的初心铺在每一寸路面上。那件橘色养护服,不再只是工作的象征,更成了这个假期里,公路上最亮眼的“青春符号”。而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细碎却动人的故事,好好记下来,写下温暖注脚将这份热忱妥帖收藏,也让更多人知道——有群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每一段平安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