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公路人的端午长歌
当糯米的清香漫过粽叶的褶皱,当胡麻的醇香渗入油饼的酥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橘色身影穿梭在路网交织的经纬中,用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的 “路魂”。他们是守护着1025.476公里国省干线的武威公路人。他们以路为纸,以汗为墨,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化作守护万家团圆的坚实壁垒。
科技赋能:编织智慧养护的“数字锦缎”
针对戈壁地区温差较大、地基沉降不均、干湿循环频繁等特殊环境条件,在G569线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中,中心通过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工字梁新技术应用、加强型无螺栓梳齿式伸缩装置、可呼吸混凝土防水层的系统化技术集成,形成了“快速施工、安全提质、长效耐久”的改造方案。其中,本次采用的UHPC轻工字梁通过“工厂预制 + 现场精准装配”模式,具有轻量化、高强耐久、施工便捷等特性。这无不展现着武威公路人对专业化养护的执着追求,他们不仅能在戈壁风沙中守护坦途,更能将工匠精神转化为持续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的实际行动。
绿色共生:铺就生态养护的“翡翠长廊”
在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之间,G569线如墨色绸带横亘其中。近年来,中心始终坚持贯彻全寿命周期和精细化养护理念,大力践行“八棵树精神”,持续加大公路绿化力度,积极探索公路养护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路径,累计压沙71000平方米、种植沙生植物2000平方米,栽植樟子松400余棵、梭梭5500株,让 G569线民武、民左路路段蜕变为 “三季有花绽放、四季绿意盎然”的生态翡翠长廊。这不仅实现了路域环境颜值与行车舒适性双提升,更构筑起阻挡沙漠侵袭的绿色生态屏障,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畅安舒美交通保障的同时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匠心养路:书写平凡中的“不凡故事”
在古浪养护工区,54岁的祁天义正用铁锹丈量着34年的坚守。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一线青年养路工到工区区长,他的橘红色工作服早已浸透了公路的晨曦与晚霞。暴雨中滚落的石块、寒冬里结冰的路面,都在他的坚韧和执着的身影中化为坦途。如今,又是一年端午至,祁天义在吃完前夜家人送来的油饼卷糕后,又义无反顾地奔向那条他守护了半生的公路,用坚守诠释着“甘当路石、无私奉献”的质朴誓言。那抹在路边的橘红,是34年如一日的守护剪影,更是公路上永不褪色的温暖坐标。
节日坚守:点亮万家团圆的“平安灯塔”
端午前夕,中心项目建设督导组深入 G569 线红崖山水库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等重点施工现场开展专项督查,通过实地踏勘、资料核验等方式拧紧施工安全责任链条。各养护单位同步启动节前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针对车辆设备、消防设施、用电安全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关键领域开展拉网式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在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中,聚焦事故易发路段、穿村过镇路段等重点区域,通过加密路面巡查频次、优化机械作业路线、拓展人工清扫覆盖范围,实现路域环境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覆盖。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动态更新路况信息,从隐患排查、物资保障、应急响应三方面构建节前安全防护网,全方位筑牢节日期间道路安全保畅防线。
在端午保通保畅的画卷中,武威公路人用智慧、汗水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路魂”篇章。他们是科技创新的探索者,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更是万家团圆的守护者。这,就是武威公路人的端午长歌 ——一曲用责任谱就的时代华章,一首以奉献为墨的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