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掀起夏季公路养护热潮
六月的武威大地,烈日炙烤着蜿蜒的国省干线,蒸腾的热浪中,一抹抹橘红色身影在沥青路面上穿梭忙碌。正如白居易笔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景象,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掀起了夏季公路养护热潮,用汗水浇筑群众出行的平安坦途。
在G569线红崖山水库桥危旧桥梁改造施工现场,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应用UHPC轻工字梁技术,在72小时内完成了桥梁上部结构安装,为后续桥面铺装、附属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而在S308线路面修复工程中,全深式冷再生试验段顺利完成验收,通过科学检测与综合评估,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依据。
在G312线通往白塔寺景区的主干道上,压路机的轰鸣声与铣刨机的震动声交织,随着沥青热料裹挟着180℃热浪倾泻而下,浓重的沥青烟气扑面而来,凉州公路段的“橘色卫士”们在夏日高温中展开了一场路面抢修攻坚战。
在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的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天祝公路段的技术员们正顶着紫外线强度超标的烈日,对道路警示桩进行精细化修复,他们的身影与祁连雪山构成一幅“人路和谐”的壮美画卷。
在古浪公路段S308线油路修补作业现场,党员突击队队长王福山正带领队员们与时间赛跑,为保证路面沥青温度,他们采取“人停机不停”轮班制,午餐就着风沙在路肩解决。中午的“午休”时间,有人检修设备,有人靠在滚烫的警示桩上小憩。“我们多晒一分钟,群众就少一分颠簸。”王福山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说道。
民勤公路段聚焦“畅安舒美”目标,对辖养路段开展“拉网式”路域环境整治,职工们采用“机械清扫+人工捡拾”模式,紧盯路面、桥涵、边沟、路肩杂物及淤塞,日均清理垃圾2.65立方米,让沙漠公路变身“生态景观路”。
正午时分,古浪县裴家营桥施工现场地表温度突破35℃,试验检测室技术员小王半蹲着完成钻芯取样,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在黝黑的脸上流下。“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要对农村公路督导帮扶工作负责”他边说边记录着数据,橘红色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与此同时,养护站所的“小家”建设更是让职工们干劲十足。高速公路养护所的机关后院、天祝公路段石门河养护工区的文化长廊、民勤公路段苏武养护站的职工菜园,让一线职工在艰苦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在站上有了热水器、阅读室,业余生活丰富多了!”苏武养护站站长汪振浩笑着说。
六月的养护热潮,是武威公路人对“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誓言的践行,更是对“八棵树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从祁连雪山脚下到腾格里沙漠边缘,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公路,用汗水守护每一段旅程,用被骄阳染得更深的“橘红”诠释着滚烫的担当,那一抹抹跃动的橘色,终将汇聚成守护群众出行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