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河西 路映初心——致敬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公路人
公路人是默默奉献的“铺路石”,也是砥砺前行的“赶路人”,慷慨地将敬业奉献融入每一公里的守护,把责任担当注入每一项工作的推进,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推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平安便捷出行的强大力量。
月光映橘色:双节里的守护诗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公路如银线串联起千万家的团圆,也承载着地方发展的希望。当中秋的月光洒满河西走廊的戈壁旷野,当国庆的欢歌萦绕丝路古道的山川河流,有这样一群橘色身影,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藏进心底,将脚步留在绵延千里的公路上——他们就是武威公路人,是双节里最动人的“守夜人”,是车流中最温暖的“护航者”。没有围坐赏月的温馨,没有假期远行的惬意,他们用“舍小家”的坚守,换千万家庭“共团圆”的安心,让每一条养护的公路,都成为连接小家温情、守护大国安康的“幸福路”。
晨曦到日暮:戈壁路上的敬业答卷
凌晨六点的天祝县,晨霜还凝在道路警示牌的反光条上,养护站的灯光却已经早早亮起。身着橘色养护服的一队人扛着铁锹登上巡查车,迎着微凉的晨光踏上G338线——这里的每一处弯道、每一段边坡,都藏着他们熟记于心的“路况密码”。傍晚时分,夕阳为G312线安远河大桥镀上金边,公路人忙着检查桥梁伸缩缝、紧固护栏螺栓。手电筒的光束在桥体间穿梭,他们的眼睛像“探照灯”般紧盯每一处细节——从桥面的裂缝到支座的状态,从护栏的间距到反光标的亮度,每一个数据都认真记录,每一个问题都及时处置。
古浪养护工区的“70后”区长祁天义说:“桥梁是公路交通要道,过节车多,一点小隐患都不能给群众留下。”
乌鞘岭养护站的“90后”站长李伟说:“双节期间车流量大,我们公路人得用心盯着哪有坑槽,哪有抛洒物,我们必须让大家走得稳、走得安心。”
苏武养护站的“00后”副站长董小龙说:“这路通了,老乡的瓜能更快运到外地,游客来摘星小镇、看沙漠也舒心,咱多守一会儿,大家就多一分方便。”
从凌晨六点天祝的晨霜,到傍晚安远河大桥的夕阳,武威公路人的身影在不同时段的公路上定格成最美的风景。
“锈”满沥青的手套擦过汗珠,筑牢了团圆路上的“安心符”,铁锹起落间清除的不仅是泥沙杂草,更是应急保畅的“生命通道”,褪去鲜亮的橘色养护服,藏着“以路为业,以站为家”的初心,滚烫沙粒间清理积沙的双手,守护着连接特色农产品基地与旅游景区的“咽喉要道”。
思念藏心底:公路上的家国情怀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电话那头孩子的稚嫩提问,妻子“注意安全”的温柔叮嘱,父母“天冷加衣”的牵挂话语,每一句都牵动着公路人的心弦。挂掉电话,转身望见车流中奔赴团圆的家庭、满载物资的货车、归心似箭的游子,公路人便读懂了坚守的意义:自己多一分付出,公路就多一分安全;自己多一分坚守,群众就多一分安心。那被汗水浸透的工装、被晒黑的脸庞,是他们对家人的“愧疚”,更是对家国的担当——绵延的公路是他们写给家人的“家书”,平安的旅途是他们献给祖国的“贺礼”,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在双节的月光下格外动人。
致敬赶路人:河西大地的公路赞歌
在这个双节,当行驶在武威公路上,那抹忙碌的橘色身影,是平凡岗位上最不凡的风景。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扎根戈壁、艰苦奋斗,甘当路石、无私奉献”的“八棵树”精神;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每一次坑槽修补、每一次边沟清理、每一次桥梁检查,守护着群众的平安便捷出行。致敬中秋国庆坚守岗位的武威公路人!是你们让月光下的公路更显温暖,让节日里的旅途更添安心;是你们用坚守与担当,在河西大地上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海、连接家国的动人“公路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