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见行动丨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民勤公路段:“泡”在汗水里的公路人
5月,初夏时节,万物竞绿,苍翠欲滴。在公路养护黄金季节,那橘红色的标志服,像火一样,燃烧在心里,化作对公路养护事业炽热的爱,在湛蓝色天空映衬下,像一个个五线谱上的音符在跳动,弹奏着道路安全畅通的最美和弦。
郭鹏,养护一线的“排头兵”
他是“路三代”,是退伍军人,也是军路魂党员突击队的队长。自“百日竞赛”和“大干五十天,路况速提升”专项活动开始以来,他和他的伙伴们就第一时间进驻苏武养护站,每天都迎着朝霞上路,伴着夕阳暮归,在养护一线的“大熔炉”中强技能、促提升。
军人的素养、党员的责任。“多用心、勤上路”,是他对自己工作的要求。自油路修补工作开始,在养护施工中,他十分注重规范操作,按照路面结构分层修补是他的工作准则,按施工标准要求,严把质量关是他的宗旨。作为养护部长,天一亮,他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公路上,实时了解掌握铺筑情况,落实一天的工作安排,组织养护工人施工,抢时间,抓进度,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天黑后回到驻地,他又拿起手机联系协调第二天的机械设备、人员安排和材料供应。
他说“我从小就熟悉公路养护工作,基层养护工作都是这样,辛苦是自然的,我还年轻,不怕吃苦,每当看到路上的车辆有序通行,司乘人员安全回家时,心里总是有一种无比欣慰的感觉。”
李建忠,我的眼睛就是尺
有这么一个人,他和他的伙计常年奔波在养护一线,汗水虽然浸湿了身上的衣衫,但他的脸上却总是笑容灿烂,他就是压路机操作手李建忠。
在油路修补现场,摊铺机、压路机你来我往,巧妙配合,两台不同用途的大型施工机械和养护工人正在进行着油路修补工作。作为一名从业32年的老师傅,坐在1平方米不到的驾驶室里,一边操纵着方向盘,一边紧握着操纵杆,让十几吨重的压路机“听话”地紧贴着马路边缘,压出平整紧实的路面,这对操作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他还时不时跳下压路机,蹲在路面上,对刚刚摊铺的油面左瞅瞅、右瞧瞧,像是在欣赏自己创作的完美画卷。他过硬的压路机操作技术令同事们赞叹,大家问他,坐在那么高的压路机里面,是怎么看到路边的情况的。他笑着说“在压路机上面是看不到下面路边的,凭的全是经验和感觉,而且我的眼睛就是尺。”
齐虎林,往天黑了干
谁说女子不如男。热火朝天的油路修补队伍里,她是油路修补线上的“一枝花”。作为专业技术员,去年大会战时负责病害标定的她,今年是既负责病害标定又负责路面铣刨工作。铣刨是油路修补的重要工序,因此她的进度,决定着每天油路修补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进度。作为女性,每天与男同志在G569线上一同摸爬滚打,时刻伴随在铣刨机前后,一干就是一整天。当油路修补工作还在按计划稳步推进时,她负责的病害标定、铣刨已经超出了好几公里。当别人问她,已经铣了这么多了,缓一会儿吧。她却说“不行,今年我们时间要求紧,任务重,要往天黑了干”。
心在路上,路在心上。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他们心里想着路、牵挂的还是路;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专注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虽说每天的工作平淡无奇,却能做到极致的认真,这就是公路人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