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 正文

“三抓三促”进行时丨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凉州公路段: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愁前路不芳华

来源:  作者:  日期:2023-05-26

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是为了摆脱自己的局限和狭隘。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读书,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你哪怕深陷泥潭,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坦然。

书,带你去看世界的路,一同经过你未曾到达的地方,让文字载你一程,去经历你未曾经历的人生,在书中相遇,在书中感悟。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凉州公路段加强对年轻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以读书交流为契,通过推荐书目、更新职工阅览室图书、集中阅读、交流分享等有声有色的活动,营造氛围浓郁的读书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干部职工在书中品味人生、增添智慧、提升能力,为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积蓄力量。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在书中都感悟到了什么。

与你“相约”在地坛——分享人:闻  娟

我想为大家分享一本散文,《我与地坛》。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而作者史铁生,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回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的时候“走”进了地坛,地坛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他思想的摇篮,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史铁生“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从书中节选了一段最令我感动的文字,分享给大家:“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这段文字仅仅是在阅读的时候,就已经令我热泪盈眶了,倘若我们在面对身体瘫痪,疾病缠身的境况时,我们还能否意识到太阳也是夕阳,能否在期盼中等待它的升起呢。史铁生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力量,以文字去传达这样豁然的态度,去告诉我们在生命中要时时刻刻保持乐观、淡然,即便有千万次的打击,依然要千万次地站起。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首先它作为散文作品,鲜明地打上了史铁生的“标签”,不同于其他散文的抒情温婉,他的文字、语句朴实生动,简洁却蕴含着强烈的生命力,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力量,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次,读完整本书后,我不免思考,人生之苦难,史铁生先生承受的几近于全部了:在二十一岁严重瘫痪、后期恶疾缠身、失去亲人。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超脱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多的精神财富。那与他相比,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困境,是否应该使我们沮丧,使我们停滞不前呢?不,我们青年应当直面挫折,无论是工作中的考验,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要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去战胜,创造自我的价值,为事业而奋斗!《我与地坛》,对人生中的难题给出了很好的解答,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工作,灌注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对母亲的刻画以及对母亲的爱,是《我与地坛》最为感人的部分,关乎亲情的描写让我为之动容,书中平静如水无法复制的文字,却蕴含着充沛饱满、风雷激荡的高贵情感。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最为平凡,最为普通,但她给我的生命,给我的爱,是人间最伟大的,最无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扛起为人子女的责任,扛起身在家庭中的责任,以爱反哺,用爱培育![Page]


Copyright 2015 -2021 WWW.GSWWG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2000946号-2 甘公网安备62060202000447号

版权所有:甘肃省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子邮件:gswwgl@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中路120号(733000)  联系电话:0935-6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