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纪律之尺 丈量廉洁刻度
车轮滚滚,丈量着每一寸沥青的温度;铁锹叮当,奏响着公路养护的乐章。作为公路养护战线的一员,我深知,养护的不仅是蜿蜒的道路,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守护的不仅是平整的路面,更是廉洁奉公的初心。当党建红遇上公路橙,我们既是廉洁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政治生态的护路员,要用清正廉洁的纪律标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刻下鲜明的廉洁刻度。
擦亮政治底色,做理想信念的传道者
北宋吕本中在《官箴》中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公路养护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责任重大。我们每天与道路设施、养护资金和施工队伍打交道,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腐败的泥潭。廉洁从业是公路养护事业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秉持公心,不为私利所动,规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坚决不能做。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物资采购、工程验收,还是日常维护管理,廉洁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而增强廉洁意识则是筑牢防腐拒变防线的第一步。
以纪律为尺,就是要“度”自身言行守规矩。我们要通过定期开展廉政教育专题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公路领域典型腐败案例,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让廉洁的警钟在每一位公路人的心中长鸣。同时,要将廉洁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通过廉政党课、廉洁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廉洁从业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强化廉洁意识,让廉洁理念入脑入心。
筑牢制度防线,做政治生态的护路员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清代廉吏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中的警示至今振聋发聩。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推行“阳光工程”,对项目决策、工程招标、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纪律为尺,就是要“量”工作得失促成效。我们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流程进行廉政风险排查,明确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定期开展廉政谈话,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做到防微杜渐。此外,还需积极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在办公场所、养护站点张贴廉洁标语、悬挂廉政书画,打造公路廉洁文化长廊,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涵养文化基因,做清风正气的播种人
廉洁自律是保持政治本色的关键所在,在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文化展览室中,老一辈养路工用钢钎铁锤凿出的“天路”实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奋斗岁月,更镌刻着“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精神丰碑。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的一生是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典范,是“两路”精神、“八棵树精神”与新时代廉政文化有机融合。
以纪律为尺,就是要“衡”前进方向明道路。人生就像一艘航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航向和稳定的航标。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纪就是我们的航标,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校正航向的依据。我们应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坚决抵制赌博、封建迷信等行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以实际行动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侵蚀。同时,我们还需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廉洁意识延伸至家庭,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人,将家庭打造成廉洁从业的坚固堡垒,为清廉交通建设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作为新时代公路养护战线的工作者,我们要做永不生锈的“道钉”,牢牢铆住廉洁底线;当风雨无阻的“标线车”,始终划清公私界限。在应急抢险的泥泞中,在文件审核的案牍前,时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守护公路人的精神路基。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让廉洁成为行业基因,才能确保每一条公路都通向民心,每一米护栏都守护平安。这,便是最质朴的廉洁观:用忠诚浇铸信仰,以干净守护坦途,让党的旗帜在千里公路上永远鲜艳如初。